今年的流感季節你準備好了嗎? 10/1起公費流感疫苗及COVID疫苗開打囉,本院亦備有自費流感疫苗,第一階段公費流感疫苗身份資格詳見官網最新消息,歡迎民眾多加利用!

咳嗽咳還有都不會好,咳到好煩好厭世,小心黴漿菌感染!

分享到

文/林娜蓉醫師

「咳!咳!咳!」不難發現,最近不管是校園、辦公室及其他公共場所,常可以發現許多咳嗽病患,很多人都有久咳不癒的問題。要小心,這很可能是黴漿菌感染!

《症狀》

黴漿菌是一種微小的非典型細菌,跟一般細菌不同的是,它沒有細胞壁的構造,其特性介於細菌與病毒之間。黴漿菌能造成上呼吸道及下呼吸道感染,範圍從咽、喉、氣管、支氣管到肺部都有可能被感染。感染後的症狀一開始可能會出現發燒、喉嚨痛、頭痛、無力、倦怠、乾咳等,之後逐漸進展到咳嗽有黏稠或膿痰、喘或呼吸困難等,也可能出現耳痛、結膜炎、皮膚紅疹、腸胃道症狀等,甚至影響到各個器官如心臟、肝臟、肌肉、關節及中樞神經等。

《流行病學》

黴漿菌好發於5-15歲的兒童及青少年,但事實上各個年齡層都有感染的可能,它是社區型肺炎常見的致病菌之一,但因症狀較為輕微,有些人即使肺部的感染已經很嚴重,但人看起來卻好好的沒什麼症狀,因此又被稱為「行走的肺炎(walking pneumonia)」。感染後的潛伏期範圍較廣,1-4週均有可能,傳染力很強,主要經由飛沫傳播,一年四季皆有感染病例,但以夏秋間較為常見。

《診斷與治療》

黴漿菌感染大多會自行痊癒,但約有10%的人會轉變為肺炎,目前還沒有疫苗可以預防感染。檢驗方式包括細菌培養、抗體檢驗、核酸檢測、抗原快篩檢測等,但這些檢查都各有它的缺點,例如費時、昂貴、準確度不高等,臨床上並不實用。因此目前主要都還是由醫師根據臨床症狀來判斷。由於黴漿菌沒有細胞壁,因此一般的抗生素對它無效,需要使用某些特殊種類的抗生素治療。雖然大多數的人即使不使用抗生素也能痊癒,但有轉變為肺炎的風險,使用抗生素治療可能加快病患的康復。但無論如何,預防勝於治療,做好防護,勤洗手,避免出人多的公共場所,家人朋友若有感染,須做好隔離,才能避免爆發群聚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