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流感季節你準備好了嗎? 10/1起公費流感疫苗及COVID疫苗開打囉,本院亦備有自費流感疫苗,第一階段公費流感疫苗身份資格詳見官網最新消息,歡迎民眾多加利用!

什麼是腸胃型感冒?到底是腸胃炎還是感冒?

分享到

文/林娜蓉醫師

小明因為上吐下瀉伴隨頭痛、發燒而診所看診,醫師告訴他這是「腸胃型感冒」,這讓他很困惑,感冒就是感冒,到底什麼是腸胃型感冒呢?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惑。其實醫學上並沒有「腸胃型感冒」這個名詞,這只是醫師為了方便病人理解而創出的一個名詞,意指病毒性感染而造成同時有感冒及腸胃道症狀,包含「病毒性腸胃炎」,常見的病毒如諾羅病毒、輪狀病毒等,以急性腸胃炎的表現為主,以及某些呼吸道病毒如腺病毒、流感病毒等,除了呼吸道症狀也可能伴隨腸胃症狀。

 

臨床症狀

  常見的症狀包括腹痛、嘔吐、腹瀉、發燒等。

 

傳染途徑

  主要經由糞口傳染,食入受病毒汙染的食物或水,手觸摸到病毒或清理感染者的嘔吐物或糞便沒有及時洗手,再接觸口鼻等皮膚黏膜就有可能受到感染。某些病毒如腺病毒或流感病毒也會經由呼吸道的飛沫而傳播。

 

腸胃型感冒該怎麼治療?

  沒有特效藥,主要為支持性療法,也就是症狀治療,包含退燒、止吐、止瀉等,待身體免疫系統對抗病毒後自行痊癒,病程約3-7天。飲食上需注意:

  1. 清淡飲食:避免過油、過甜、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2. 少量多餐:急性期若症狀嚴重,一進食就吐或是腹瀉,可禁食6-8小時,讓腸胃道休息,再逐漸增加進食量。但為了避免營養不足及電解質失衡,若情況允許,仍建議盡早開始進食,可採取少量多餐的方式,漸進增加進食量。

  3. 均衡飲食:可食用稀飯、白吐司、清湯麵、蒸蛋、蛋花湯、清蒸的魚、軟嫩的雞肉、粗纖維少的葉菜類、水果如蘋果、香蕉等,各大類營養素都要均衡攝取,以避免營養不足。

  4. 急性期避免容易脹氣食物:如乳製品(牛乳、乳酪等)、豆類及其製品(黃豆、黑豆、豆漿、豆腐等)、發酵食物(麵包、饅頭等)、高纖食物(全穀類、高麗菜、花椰菜、地瓜、南瓜、芋頭等)、有氣食物(汽水、啤酒等)、難消化食物(玉米、糯米等)

  5. 注意水分及電解質補充:多補充水分,避免脫水。若嘔吐及腹瀉嚴重者需同時補充電解質,而一般的運動飲料因糖分較高,不建議飲用,若經稀釋後電解質也會被稀釋,因此還是建議至藥局購買電解質補充液來飲用。若出現脫水症狀,如口乾舌燥、皮膚乾燥、血壓降低、尿量減少等,則建議盡速就醫接受點滴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