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癌是台灣青壯年男性(25-44歲)發生率最高的癌症,其與抽菸、喝酒和嚼食檳榔有很大的相關性。根據研究,同時抽菸及嚼檳榔者得到口腔癌的機率是無此習慣者之89倍。一旦罹患口腔癌,不僅面臨死亡的威脅,即使成功切除病灶也將使得顏面殘缺,難以面對群眾。因此,國健署補助30歲以上嚼食檳榔(含已戒除)或吸菸之民眾、18至未滿30歲嚼食檳榔(含已戒除)之原住民,每2年一次口腔黏膜檢查,以期能早期發現口腔病變並加以治療。
口腔黏膜檢查是由醫師目視或觸診口腔黏膜,確認是否有疑似癌前病變,如白斑、紅斑、口腔黏膜下纖維化、扁平苔癬、疣狀增生等,或疑似口腔癌之病灶,若有則轉診至口腔外科或耳鼻喉科,由專科醫師判斷是否需切片檢查。確立診斷後則須遵照醫囑接受後續追蹤或進一步治療。
然而,預防口腔癌最重要的還是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遠離菸、酒及檳榔。若有抽菸及嚼食檳榔習慣者則須定期接受篩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