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娜蓉醫師
腸病毒(Enterovirus)是一群屬於小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的病毒,廣泛存在於人類的腸道中,會引起多種疾病,尤其是兒童常見的傳染病之一。
腸病毒屬下包括許多型別,常見的包括克沙奇病毒(Coxsackie A、B)、伊科病毒(Echovirus)、小兒麻痺病毒(Poliovirus)、腸病毒71型(EV71)、其他新型腸病毒(如 D68 等)。所謂的「腸病毒 A、B、C、D 型」並不是官方常用的分類方式,但可能是指腸病毒的四大基因分類群(species),在病毒學上通常:
(1) A型指coxsackie A16、EV71、enterovirus A71 / A6 / A10等。
(2) B型指coxsackie B1~B6、echovirus、EV-B68。
(3) C型指poliovirus 1/ 2 /3、coxsackie A21。
(4) D型指EV-D68。
其中A型中的腸病毒71型致死率最高。
腸病毒不是好發於夏季嗎?為什麼台灣一年四季都有腸病毒?
台灣一年四季都有腸病毒的主要原因與以下幾個因素有關:
1. 氣候因素
台灣屬於亞熱帶及熱帶氣候,氣候溫暖潮濕,這非常適合腸病毒生存和傳播。即使在冬天,台灣大部分地區的氣溫仍然不會太低,不足以抑制病毒活性。
2. 人口密度高、接觸頻繁
台灣都市化程度高,人口密度集中,加上兒童托育、學校等場所密集,腸病毒透過飛沫或接觸傳播,在人與人之間很容易傳播。
3. 病毒型別多、交替流行
腸病毒不是單一病毒,而是一大類病毒,包括EV71、Coxsackie A/B 群、ECHO 病毒等。這些型別之間會交替流行,導致全年都有不同型別的腸病毒活動。
4. 病毒變異
腸病毒會隨著時間變異,可能逃避免疫系統偵測。即使曾經感染過某一型別的腸病毒,仍然可能對其他型別沒有免疫力,容易反覆感染。
5. 小孩免疫力較弱
腸病毒最常感染的對象是嬰幼兒和兒童,因為他們的免疫系統尚未成熟,對多數腸病毒都沒有抗體,全年都可能發病。
6. 防疫疲乏與清潔習慣差異
雖然腸病毒可以透過勤洗手與環境消毒有效預防,但實際執行上往往不夠徹底。尤其在托嬰中心或幼兒園等人員密集場所,防疫措施容易鬆懈,導致病毒傳播持續存在。
腸病毒會引起哪些症狀與疾病?
腸病毒的潛伏期約2-10天,發病前數天在喉嚨或糞便都有病毒存在,此時開始有傳染力,發病一週後通常達到傳染力高峰。病人可持續從糞便排出病毒,甚至長達8-12週之久。
根據病毒型別不同,腸病毒可以引起輕微到嚴重不等的症狀,常見的包括:
1. 手足口病(由 EV71 或 Coxsackie A virus 引起)
2. 皰疹性咽峽炎
3. 病毒性腦膜炎、腦炎
4. 心肌炎、胸膜炎、肝炎等
誰是高風險族群?
腸病毒的傳染途徑
病毒可在糞便中存活數週以上!所以良好衛生習慣是防止傳染的關鍵。
如何預防腸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