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流感季節你準備好了嗎? 10/1起公費流感疫苗及COVID疫苗開打囉,本院亦備有自費流感疫苗,第一階段公費流感疫苗身份資格詳見官網最新消息,歡迎民眾多加利用!

每四個人就有一個人有脂肪肝,每年一次超音波預防肝損害

分享到

文/林娜蓉醫師

脂肪肝(Fatty Liver),是一種肝臟疾病,指的是肝臟內脂肪(主要是三酸甘油酯)堆積過多的狀況,當肝臟中脂肪含量超過肝重量的 5% 10% 時,就可稱為脂肪肝。

脂肪肝的分類:

  1.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

    • 與飲酒無關

    • 常見於肥胖、糖尿病、高血脂、代謝症候群患者

  2. 酒精性脂肪肝(AFLD

    • 與長期大量飲酒有關

    • 若不戒酒,可能進一步發展為肝炎或肝硬化

常見成因:

  • 肥胖

  • 飲食不均衡(高糖、高脂)

  • 過度飲酒

  • 胰島素阻抗或第二型糖尿病

  • 高血脂(如高三酸甘油酯)

  • 快速減重

  • 某些藥物(如類固醇、抗生素等)

     

常見症狀:

  • 其實大部分的人沒有症狀,所以很容易被忽略

  • 疲倦、無力

  • 右上腹腹部不適或脹感

  • 體檢發現肝功能異常或超音波看到肝臟變「亮」

     

如何診斷:

  • 血液檢查(肝功能酵素):最常使用肝發炎指數GOT(又稱AST)與GPT(又稱ALT),但檢查的敏感性與特異性不高,即使患者肝臟發炎,這些數值仍可能顯示正常;而數值異常時,也可能被錯誤歸因於醫療副作用或近期飲酒所致,因此並不實用。

  • 腹部超音波: 方便安排、快速診斷、優異的敏感度及準確率,價格合理,所謂的C/P值高。

  • MRI FibroScan: 更精準,但MRI費用高

  • 肝臟切片: 肝臟切片是黃金診斷工具,但這項檢查昂貴且具侵入性,還可能增加併發症風險,因此只有嚴重時才會考慮。


 

其中,診斷脂肪肝最快速、有效且實際應用最廣的方法是:

腹部超音波(Abdominal Ultrasound

 

為什麼是「最快速有效」?

項目

說明

速度

檢查時間約 515 分鐘,立即可看結果

無創

不需抽血、不需打針、不痛

準確度

對「中~重度脂肪肝」敏感度高,能看到肝臟是否「變亮」(脂肪反射)

普遍性

醫院健檢、診所都能做,設備普及

費用

相對便宜(部分健保或自費,大多數幾百~一千多台幣內)


 

超音波看到什麼?

脂肪肝會讓肝臟在影像中呈現:

  • 肝臟回音增強(echogenicity ↑

  • 肝臟比腎臟亮

  • 肝臟血管模糊

  • 肝臟邊界不清楚(嚴重時)

這些是脂肪堆積的典型表現。

 

但超音波也有一些限制

  • 無法量化脂肪比例(只能說輕度、中度、重度)

  • 對於「早期、輕度脂肪肝」敏感度較低

  • 判讀結果主觀,依賴醫師經驗

  • 無法評估是否有發炎或纖維化

  •  

想更準確?可以考慮這些進階檢查:

檢查方式

優點

缺點

FibroScan(肝臟彈性掃描)

可量化脂肪含量與肝纖維化程度

自費為主,少數醫院有

肝臟MRI

高準確率、能定量肝脂肪

貴、耗時、不是常規檢查

肝臟切片

黃金標準,可評估脂肪、發炎與纖維化

侵入性、有併發症風險,不常做



 

 


 

若不處理,脂肪肝可能演變為:

  1. 脂肪性肝炎(NASH: 肝臟發炎,甚至有纖維化現象

  2. 肝纖維化

  3. 肝硬化

  4. 肝癌

     

改善脂肪肝的方法:

  • 減重:每減少體重 510%,就可能改善肝脂肪

  • 均衡飲食:少糖、少油、避免高熱量加工食品

  • 規律運動:每週至少 150 分鐘中度運動

  • 控制三高:血糖、血壓、血脂

  • 戒酒

 

 

總結:
脂肪肝初期常常沒有症狀,很容易忽略,但它的盛行率極高,可謂人人有機會,各個沒把握。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是預防肝臟損傷的不二法則,血液檢驗 + 腹部超音波是目前診斷脂肪肝最「方便、快速、、非侵入式、C/P值高」的方法,特別適合當作初步篩檢工具,連肝臟防治基金會也在推廣「今年『超』了沒?」的口號。如果您有脂肪肝風險(如肥胖、糖尿病、三高、熬夜、喝酒等),建議每年安排一次超音波檢查,及早發現及早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