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流感季節你準備好了嗎? 10/1起公費流感疫苗及COVID疫苗開打囉,本院亦備有自費流感疫苗,第一階段公費流感疫苗身份資格詳見官網最新消息,歡迎民眾多加利用!

超音波檢查

 

 

醫用超音波的應用十分廣泛,從最初的2D影像掃描,已發展至具彩色與3D立體效果的影像技術,並結合組織彈性檢查,成為疾病診斷中極具價值的工具。超音波具有價格合理、操作便利、非侵入性以及無輻射風險等多項優點。此外,隨著技術進步,超音波也被廣泛應用於導引診斷及進行腫瘤的微波或無線電頻燒灼治療,對於內科與外科診斷與治療都扮演了重要角色。如今,超音波檢查已成為民眾常見且普遍接受的醫療檢查之一。

 

診斷性超音波檢查的原理是利用聲波遇到體內不同組織界面時產生的回音,透過檢測與顯示這些回音,生成高解析度的灰階影像,並可提供與血流相關的動態資訊。超音波在成像軟組織與液體方面表現良好,但受限於其無法穿透空氣與骨骼,因此對於某些器官或部位,影像可能受限,需輔以其他診斷工具,如電腦斷層(CT)、核磁共振(MRI)或X光檢查以獲得更完整資訊。

治療性超音波應用則包括在超音波導引下進行的各種醫療操作,如細針抽吸術、切片活檢、以及對積液、囊腫或膿瘍的引流等。此外,也可用於腫瘤的治療,提供微創且精準的介入方式。這些技術提升了治療的安全性與準確性,廣泛應用於臨床實務中。

 

常見的超音波檢查項目

超音波因其安全、非侵入性與高解析度的特性,廣泛應用於各類臨床檢查。常見檢查項目包括:

  • 腹部超音波
    用於檢查肝臟、膽囊、胰臟、脾臟及腎臟等器官。在特定情況下,也能觀察腹膜與部分腸胃道疾病。此外,可進行肝臟穿刺定位、肝囊腫或膿瘍抽吸、肝腫瘤細胞抽吸檢查,甚至執行肝癌局部治療(如微波或高頻電燒治療)。

  • 乳房超音波
    用於乳房疾病的篩檢與診斷

  • 甲狀腺超音波
    檢查甲狀腺、副甲狀腺以及頸部淋巴結,協助判斷腫塊性病變。

  • 軟組織超音波
    評估關節、韌帶、皮下結節及皮膚相關病變,常用於運動傷害與皮膚腫塊診斷。

  • 腎臟/泌尿系統超音波
    檢查腎結石、腎水腫、囊腫、腫瘤及腎實質病變等

  • 婦科超音波 (經腹部)

         觀察骨盆腔內器官的檢查方式。它常被用來檢查子宮、卵巢及輸卵管的異常,例如卵巢囊腫、子宮肌瘤等。

 

超音波檢查前的準備事項

超音波檢查是否需要準備,取決於所檢查的部位與檢查的目的。為確保影像品質與檢查準確性,受檢者應詳閱檢查說明書並遵照相關指示。

以下為常見的準備事項說明:

  • 腹部超音波
    檢查前需空腹至少六小時,以避免胃腸氣體干擾影像,提升檢查準確度。空腹期間應避免服用降血糖藥物,以防低血糖風險。

  • 經腹部婦科超音波檢查

         請於檢查前約1小時喝500-1000cc開水或飲料,並請憋尿,讓膀胱充分的漲起,推開腸子及骨盆腔其他器官或氣體,使被檢查的區域能清楚明瞭的呈現。

  • 泌尿系統(如膀胱、攝護腺)檢查
    檢查前需飲用足夠的水且避免排尿,使膀胱充滿,有助於獲得清晰影像。

  • 穿刺或組織切片檢查(如肝臟、甲狀腺)
    需依醫師指示暫停抗凝血藥物或避免攝取具抗凝作用的食物,以降低出血風險。

此外,其他檢查(如乳房、甲狀腺、軟組織等)通常無需特別準備,但仍應遵循醫療人員的個別說明。

 

----

腹部超音波檢查

甲狀腺超音波檢查

乳房超音波檢查

婦科超音波檢查(經腹部)

腎臟超音波檢查